一樣是日比谷線,回頭搭到六本木。車站內就有往六本木ヒルズ的方向指示,最後指往的出口,很明顯的重新整修過,暖黃的燈光與牆壁色調。首先到了一個從地平面向下開挖的中庭,在這裡拿了些折頁。上有玻璃屋頂、名喚メトロハット(地鐵明冠)的中庭,是連接地鐵站的門戶。看著手上的折頁,複雜的配置讓人頭昏眼花。
不管那麼多,闖了再說。搭電扶梯直達地面,玻璃的屋頂讓人窺見外頭的宏偉建築,那是森タワー。上到地面,メトロハット與森タワー之間的66プラザ上,許多遊人休憩著。向前看去,很容易就可以發現有名的蜘蛛雕像,這高達十公尺高的蜘蛛是六本木ヒルズ整體公共藝術的一部分,象徵著著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此,如同蜘蛛織網般編織出新的資訊。
繼續向前走,右手邊的森タワー與左手邊的テレビ朝日之間,挾著六本木ヒルズアリーナ,這是片有頂棚可當作表演場地的大廣場,中央的水池正進行著水舞表演,水柱隨著音樂飛舞著,廣場上四散著週末假日的遊客們。跟著大家一起稍坐休息,有人帶著狗狗前來。
往テレビ朝日出發。可惜當時我還沒開始看男女糾察隊,否則想必更有感覺。一樓有公開展示區域,最受矚目的景點之一就是這個大雄的房間,小叮噹高舉雙手歡迎大家參觀。
往另一個方向走去,穿越毛利庭園。日式的庭園內卻佈置著看來前衛的物品,後來才知道,這是村上隆所設計的
繞到整個區域的外側,人潮瞬間消失,內與外成為熱與冷的對比。為何要這麼走如今已不復記憶。漫步著,隨意以鏡頭獵取著一些小小的細節,慢慢的一種奇特的感受湧上心頭。那到底是什麼呢?在剛剛這一趟小小的地面巡禮之後,內心所累積的感受。或許是看著漂亮的馬路路面察覺的、或許是看著路邊簡單素樸的垃圾桶發現的、又或許是因為路邊的精緻白色小桌小凳。回憶起之前的感想、覺得信義計劃區似有能力一搏的感想,忽然領悟了,那是台灣(還)找不到的細膩。
心中一陣複雜的暈眩,面對這樣的完成度,即便是信義計劃區,也是毫無勝算吧。而台灣距離這裡還有多遠的距離呢?三年?五年?甚至十年?
感嘆之後,就是讚嘆了。如今的我想起那句「魔鬼在細節之中」。從建築、公共藝術品、到街道家具,結合工作場所、住宿場所、娛樂場所、購物場所,所有的細節都完美的被兼顧,整個重新開發的區域渾然一體,或許是單一財團開發的大案子才能達到的完成度吧。
而後心中感慨油然而生,這是第三次來東京了,然而每次都有不一樣的發現。
第一次來到東京,是在京都與古川町之後,老實說當時並不喜歡,覺得東京冰冷快速,令人感到窒息,直到幾乎最後,最後一晚的晚餐,在銀座天国受到溫文有禮的老侍者接待、而後第二次登上都廳看到璀璨的夜景,才稍微扭轉了印象。
第二次,與同學們花了將近一週的時間,逛了好些東京旅遊的基本款地點,在鐵道大暴走之前與之銜接的是令人難忘的隅田川花火大會。將近一週,以為自己已經看了許多(而當時六本木ヒルズ已經開幕一年多了自己卻還不知道呢)。
然後就是這次了。每次都有不一樣的發現,每次總有點改變,每次離去時總留下些許遺珠之憾。誰敢說他已經真正的逛透東京了呢?
於是我想,我是真的愛上這個城市了。東京,我心目中的魔幻之城。
拉回眼前的旅程。繞過テレビ朝日,再次回到六本木ヒルズアリーナ。電影院外頭貼著西斯大帝的復仇的海報,出國前沒多久才在台灣看過的。往森美術館的入口處有著ロクロク星人跟大家打招呼。
或許是因為天氣不好吧,最終是沒有上去東京シティビュー。這樣的地方一定會再來的,當時心裡或許是這麼想的吧。的確,一年多之後的晚上,跟同學們登上了這海拔250公尺高的展望台(Day 16 - 10/08)。
這就要準備告別了。下一站是日本橋(好像沒啥邏輯的排法)。在這之前,早上塞滿滿的肚子有點餓了,去吃點東西吧。
(待續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